退休理財學分自己掌握!
退休,對很多年輕人來說是一件很遙遠的事情,不過,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人的平均餘命持續改寫歷史新高,目前已經來到81.3歲,這代表不論你我都必須修習退休這堂學分,才能讓未來的生活由自己作主;根據科學化的數據統計,退休這學分越早超前部署,越有機會順利拿到高分,達到心目中財富自由的理財目標。...
為退休生活做理財規劃,是什麼影響我們的決策?多數人可能會回答報酬率、風險等指標,但真正的答案很可能是:看心情。談到老後的金錢規劃,我們總以為自己能夠理性的思考。其實,情緒的影響力比我們想像中更大。
根據美國康乃迪克大學與保德信人壽共同的研究顯示,在退休之前的10年一直到退休後的5年,也就是所謂「退休警戒區」(Retirement Red Zone)的美國人,4分之3在做理財規劃時會高度或中度受到情緒影響。換言之,人們做出的投資決定不是出於對自己最佳的利益,而是被恐懼、後悔等心情驅動。
康乃迪克大學和保德信人壽的研究透過問卷施測,調查了1千位受試者,探討情緒如何影響我們的投資決策。運用12題的題目,可以測出一個人的退休情緒商數(Retirement Emotion Quotient)。退休情緒商數分數愈高,代表人在做投資決策時愈容易受到情緒左右。
結果顯示,在14-66分的退休情緒商數分數區間中,受試者的平均分數在34分。有20%的人在投資時高度受到情緒影響,超過一半人受到中度的影響。
而在做投資理財決策時,我們常會有5種情緒:後悔(regret)、恐懼(fear)、惰性(inertia)、積極(aggressiveness)、易受影響(susceptibility),這5種情緒或多或少控制了我們的行為。其中又以恐懼和後悔最為顯著。將近71%的投資人會受到「恐懼」影響,80%的投資人曾因為「後悔」改變他們的投資決定。
例如,常見有人因為擔心市場的變動,即使眼前有個極大的獲利機會,也不願意投入。恐懼壓倒一切,讓人對採取必要的退休規劃儲蓄與投資步驟裹足不前。
或有人可能在先前的金融危機中大大虧損過,接下來的投資,他都被後悔的情緒左右。為了安全,他決定再也不採取任何積極的投資策略。
所以投資理財不僅會遇上市場風險,還有連我們自己都不易察覺的行為風險。
更有趣的是,所有的受訪者只有3分之1的人承認情緒會影響他們的投資決策。65%的人否認情緒曾影響他們怎麼投資理財。而這些否認的人,超過一半在恐懼面向上的得分都非常高。
怎麼避免情緒綁架我們?第一步,應該是承認自己可能受到情緒的影響,提醒自己不要因為恐懼、後悔等感覺,就做出不理性的決策。另外,把財富透過專業管理的資產配置投資組合,也是另一種好辦法。
股神巴菲特說過,一生能夠累積多少財富,不是看你能夠賺多少錢,而是取決於你如何投資理財。愈早制定退休計畫,成效愈大。不論在哪個年紀、人生階段,關鍵都在於將退休規劃列為優先項目。
想擁有擁有財務獨立與時間自由,透過投資基金,就有機會讓它近在眼前,現在Fun膽投資,未來Fund心逐夢!
快來算算看,您的退休準備金夠不夠?
以上文章由「保德信人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