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觀點
投資觀點
2022/04/12
近期美國及IEA陸續宣布將釋出戰備儲油,針對俄國殺戮平民的惡行,歐美紛紛加重制裁並想盡辦法降低對俄的能源依賴等,帶動油價自先前高點一度回落近3成,然在俄烏戰事的助攻下,今年以來油價仍大漲約35%,4/11西德州及布蘭特原油分別收在94.3及98.5美元。
3月底美國宣布將釋出6000萬桶戰備儲油(SPR),規模創下史上新高,IEA(國際能源署)也跟進追加釋出6000萬桶緊急儲備,全力降低高油價及高通膨的攻勢。然而,考量目前美國5.68億桶SPR庫存已降至2002/5來低點,存量有限已使得調控能力不比過往,評估此政策未來的可持續性及再擴大空間有限,對於中長線供給吃緊的狀況挹注有限。
對閒置油井徵收費用的作法,考量投資人對於有限資本支出的要求,恐怕也無法扭轉頁岩油業者的增產意願。至於拜登政府是否將祭出國防生產法要求頁岩油業者增產?以民主黨長期訴求綠能,出此下策恐將撼動基本盤選票,就選舉考量是弊多於利,故要以更強硬的手段要求業者增產的機會不大。
面對能源需求孔急,目前握有剩餘產能的僅有中東大老─沙國&UAE(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目前有立即增產的實力(300萬桶/日),將左右能否填補當前缺口。然而,沙國丟出原油以人民幣計價的想法、UAE也以OPEC共識決作為不願增產的擋箭牌,美國碰到外交的軟釘子,增產希望相對渺茫。
當然,美國也沒忘記先前遭制裁的伊朗及委內瑞拉。雖伊朗核談判一度傳出即將達成,然隨後伊朗針對伊拉克庫德族區域美國大使館周邊進行導彈攻擊、並拒絕稀釋濃縮鈾等,為談判進展澆了一頭冷水。美國雖試圖與委內瑞拉討論解除禁運,但委國油品屬超重油,需要先進口輕油稀釋後才能出口,且經過多年禁運後產油設備亦急待更新,因此,即便解除禁運順利投產,對改善供給前景的效果仍有限。
以短期來看,大量戰備儲油釋出、聯準會官員宣戰通膨的鷹派言論,以及原油期貨保證金提高等消息面雖帶動投機買盤趁機退場,但中長期來看則須回歸供需狀況。需求方面,中國疫情升溫的確削弱部分需求,但全球經濟方面仍朝向正常化腳步,因此整體用油需求將持續墊高。供給方面則接續上月分析,面對俄國能源(石油/天然氣)佔全球產出高達13%、每日原油出口高達800萬桶,各國面臨增產難題,欲填補其缺口實屬不易。
因此,即使歐洲各國積極協商能源替代方案,但原油供不應求及高通膨的問題迫在眉睫,貿然制裁俄國能源可說是玉石俱焚,故預期可行性不高。然而,即使沒有針對原油制裁,現在俄國的油卻還是運不出去,主要就是受限於當前的金流、物流制裁措施,結果來看也有禁運效果,可說是「軟性禁運」,因此,短線供需情況仍將支持油價維持在相對高檔。
展望未來可能發展,就算俄烏和談,已落地的制裁措施短期內仍難撤回,預期影響效果將維持一段期間。拉到更長線來看,許多人認為,各國致力推動淨零碳排的目標,終將衝擊舊能源需求並導致油價大跌,然而,透過本次戰事也反映出結構性問題:原油新增供給受限。
面對匱乏的剩餘產能,頁岩油增產也需要時間、且油管等周邊基礎建設短時間也無法跟上,可說是緩不濟急,而有能力及時擴產的原油國又牽涉地緣政治議題,凸顯了供給缺乏彈性的現實瓶頸,因而支撐油價及能源股表現,後續如遇到能源股拉回機會建議可分批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