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觀點

市場快訊

2023/08/18

市場上演反彈秀,海外股票、台股基金7月規模激增

7月全球市場大舉反彈,帶動基金規模跟著水漲船高,根據投信投顧公會資料,7月主要主動型基金類型中,以海外股票基金的單月金額與單月增幅最佳,大增315.24億元、7.43%至4557.87億元,再度超越台股基金,成為主動型基金中規模最大的資產類別,其次為台股基金單月增加92.1億元,推升規模回升至4466.68億元,而海外多重資產也受惠於風險性偏好回溫,整體規模單月增加71.44億元,回到2000億元大關之上來到2069.38億元。(資料來源:投信投顧公會,2023/07/31)

海內外基金類型單月規模變化

類型 基金規模(億元) 單月金額增減(億元) 單月增減幅
海外股票基金 4,557.87 315.24 7.43%
台股基金 4,466.68 92.10 2.11%
海外多重資產基金 2,069.38 71.44 3.58%
海外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 1,354.56 17.83 1.33%
海外一般債券基金 3,788.49 -25.04 -0.66%

資料來源:投信投顧公會,2023/07/31,不計算ETF

今年全球大走反彈行情,且主要聚焦部分產業,因此統計年迄今表現出色的海外股票基金,多以產業型基金為主,包括醫療、科技、品牌等皆榜上有名,且前10強基金的漲幅從39%至63%不等,明顯優於MSCI世界指數的13.28%,帶動基金規模跟著持續成長。(資料來源:Lipper,2023/08/15)

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指出,醫療產業第二季財報表現亮眼,根據Factset統計,S&P500指數中的醫療產業第二季營收及獲利成長均超越市場平均,高達82%醫療企業營收超越預期,在十大產業中排名第一,若從獲利角度看更驚人,高達88%醫療企業獲利超越市場預期,在十大產業中排名第三。(資料來源:Bloomberg、Factset,2023/08)

今年的多頭主要由科技AI題材發動,在強彈之下科技類股股價評價已遠高於過去十年的平均水平,相比之下,醫療產業具備成長潛力而股價評價仍在合理區間,S&P500醫療產業指數目前相對於大盤的本益比處於5%的折價水準,其中折價幅度較大的包括齒科、醫療服務、生命科學工具,以及生物科技產業等,事實上,該指數長期對應大盤平均溢價11%,反映醫療類股投資價值浮現。(資料來源:Bloomberg,2023/08)

從創新研發角度來看,醫療產業也相當具有競爭優勢,根據統計,2015年至2022年美國FDA核准的創新藥當中,同類藥品最佳療效的新藥占比穩定上升,顯示製藥及生技公司的研發能力持續提升;再者,FDA提供符合市場首見、創新療法的藥品快速通關資格,占整體送件比重的60%至74%,代表醫療產業的創新研發持續。(資料來源:Morgan Stanley,2023/05)

由於市場認為美國經濟軟著陸機率大,加上中國爆發地產事件,未來若經濟景氣出現衰退,醫療產業除了創新亦具有防禦特性,股價下跌風險較可控,建議投資人分批平均布局醫材、製藥、醫療服務、生物科技等不同次產業,打造醫療類股進可攻、退可守的優勢。(資料來源:保德信,2023/08)

PGIMSITE20230876


上一篇 上一篇 下一篇 下一篇

立即交易

線上預約開戶

基金淨值

訂閱電子報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