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觀點

PGIM觀點

2023/12/28

保德信大趨勢報告 - 勞動力市場的變革(下)

投資者應預期哪些情況會對未來的通膨、經濟成長和財政支出模式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01勞動力市場新動態可能推高通膨

在我們看來,人口高齡化引發的通膨動力將占主導地位,大多數經濟體將因人口高齡化而出現通膨,日本的反通膨經驗可能不具有代表性,也不容易複製,因全球化趨勢已大幅度放緩,且各國勞動力儲備如今更是普遍萎縮。

02勞動力市場新動態將抑制經濟成長和成長潛力

如果不解決適齡勞動人口減少的問題,面對這一困難的國家,其潛在成長率和實際成長率都將下降,原因在於:首先,隨著人口高齡化,全要素生產率趨於下降,勞動力高齡化會對投資、創新和技術進步等影響成長潛力的領域造成負面衝擊。其次,適齡勞動人口減少可能導致社會總工時下降,除非生產力的提高能夠彌補減少的工作時間,否則這將對整體成長產生不利影響。

03撫養比上升將導致財政預算緊張,尤其是在新興市場*

與經歷了類似人口結構轉型的成熟國家相比,許多新興市場即將經歷一場快速的老齡化,而這些國家的財富和財政實力水準相對更低,面對撫養比急劇上升、目前財政狀況面臨挑戰的新興市場承受的壓力將最為嚴峻,未來面臨的風險也最大。我們的分析表明,受影響較大的國家包括巴西、匈牙利、中國、突尼西亞和馬來西亞。

重塑勞動力市場格局的結構性因素將決定各個行業、地區和國家的下一代領頭者和落後者。「人口結構決定命運」這句話已經是陳腔濫調,但對投資者而言,關鍵是要認知這些贏家和輸家並非早已註定,而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和企業應對和行動的品質。

* 扶養比指相對於勞動適齡人口(16-64 歲),老年人(65歲及以上)和未成年人(0-15歲)的比例。

 

依產業劃分的贏家與輸家

 

有兩個因素對於人們理解勞動力市場變化對不同行業的影響至關重要:

01/落後產業的勞動力最有可能被科技所取代

有幾個領域最容易受到新一波技術顛覆的衝擊,包括農業、基礎製造業、舊媒體和通訊、行政服務。僅在美國和歐洲,隨著技術進步帶來生產力的提高和勞動力需求的下降,預計這些產業將有3,000多萬工作者被取代。

02/新的技術和人口結構推動領頭行業的就業成長

未來有四個產業將出現強勁成長,包括可再生能源、老年醫療保健、晶片和電腦系統、網路安全,對勞動力的需求也最高。僅在歐洲和美國,這些產業的就業需求將增加1,300萬個,然而,一些新地點對勞動力的強勁需求,將會加劇目前專業技能工人的供需錯配。

更細化的觀察視角:州和城市層面的視角

 對投資者而言,特別是基礎設施和房地產領域的投資者,僅僅從國家角度來看待問題可能是不夠的。投資者將受益於更細化的觀察視角——尤其是在經濟多元化的大國,贏家和輸家可能因地區或城市而異。

為了進一步瞭解未來十年勞動力錯配的軌跡和演變,我們與布魯金斯學會的未來勞動力倡議項目 (Workforce of the Future Initiative)合作展開研究,考察哪些州和城市的勞動力擁有與未來領頭產業,比如可再生能源和晶片製造,最相配的技能並且可以吸引投資,而且在未來幾年最容易向這些產業轉型。 

「PGIM視野」獨到投資觀點:助您在紛擾市況中撥開迷霧,駕馭不同市場週期,建立更強健投資組合。

 


上一篇 上一篇 下一篇 下一篇

立即交易

線上預約開戶

基金淨值

訂閱電子報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