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觀點
投資觀點
2023/05/16
這幾年隨著健檢觀念的普及與新藥發展,使得癌症診斷時間可望提早及獲得控制的比率逐漸上升。醫師普遍認為,讓癌症朝慢性病化有效控制。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姜乃榕表示,在癌症前期,通常會以開刀加上術後放化療處理,若診斷時已面臨無法開刀的狀況,整合多種如化療、標靶與免疫治療等已是趨勢。
目前更多討論是關於「生物標靶ADC(antibody drug conjugate;抗體藥物複合物)」。ADC已發展相當多年,現在臨床治療上也有多個已上市的藥物可使用,是癌症治療上強大的武器,由於治療精準,因此有Magic Bullets(魔法子彈)之稱。姜乃榕醫師表示,以往的標靶藥物是找到癌細胞上的特定目標結合上去抑制細胞訊息的傳遞,但殺傷力較為不足;ADC的概念則是整合標靶的特性再加上化療,在減少傷害正常細胞的情況下,除更能鎖定癌細胞,同時透過所連結之化療藥物對癌細胞做更有效的攻擊,因此抑制腫瘤生長,進而殺死癌細胞的機會也更大。
姜乃榕醫師說:「每種治療方式各有好處及副作用,無法在使用前保證哪種治療方式最好,而是依照病患狀況,與病患家屬討論後選擇最適合的治療」。舉例來說,目前乳癌依照期別與種類的不同,會評估手術切除,或是以標靶搭配化療與荷爾蒙療法等。
以免疫療法來說,在治療黑色素癌上就有不錯的療效,另外國人常見的肺癌透過基因檢測分析,具有特定性基因突變的情況下,使用標靶治療也相當有效,而亞洲人常見的肝癌,若無法開刀或開刀完復發的情況下,目前也是以標靶加上免疫療法為主要治療方向。
mRNA的技術發展也讓癌症疫苗成為可能。姜乃榕醫師說明,mRNA疫苗主要因這次新冠肺炎再次得到關注,mRNA主要透過寫出指令使人體細胞自我產出差異性蛋白質來引發人體自然的免疫反應,最近癌症疫苗的領域迅速被研發。治療性的癌症疫苗是找出腫瘤細胞的「基因突變特點」,設計出對抗癌症的客製化疫苗,但mRNA癌症疫苗目前仍有些困難需要克服,包括保存運送的問題及如何選取理想癌症抗原等。
目前已知癌症有100多種,各階段治療方式與目的也不同,怎樣在癌症未解的環節上解套就是契機。正因為癌症治療的快速發展,各大藥廠也無不投入新藥研發。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全球癌症市場從2021年的1,800億美元,預估將在2026年成長到 3,137億美元。
PGIM保德信投信市場策略部產品經理司雯表示,不論是醫療產業或癌症治療,整體市場都保持長期成長趨勢,而當中能帶來突破創新的廠商,包括:針對缺乏有效解方病症的新療法、或是能降低病患/政府醫療支出的有效方式等,才是醫療產業的投資機會所在!
司雯進一步說明,以癌症治療為例,ADC藥物能為治療帶來有效突破,直接就呈現在銷售數字上:2021年整體藥物營收超過50億美元,獲FDA核準藥物達13項;就目前已核准的ADC藥物,2026年相關營收預估就可突破130億美元;2030年抗體藥物複合體每年營收更上看200億美元,成長率驚人!
以國際藥廠發展來看,Seagen公司研發了第一款用於淋巴癌治療的ADC藥物Adcetris於2011年獲得FDA核可,是第二個獲准上市的ADC抗體藥物複合體,目前該藥物的年度銷售額達10億美元;而第二款用於晚期膀胱癌的Padcev,銷售潛力更上看70億美元。
在乳癌治療上,日本藥廠DaiichiSankyo的乳癌ADC用藥Enhertu(trastuzumabderuxtecan)在2022年獲FDA批准,用於治療完成輔助化療或6個月內發生轉移的HER2低表現性的乳癌患者,這更是全球第一個獲准針對HER2-low乳癌患者的創新療法。
從藥廠的積極併購及相關規模也能看出ADC市場發展潛力!相較於2022年醫療產業前10大併購平均規模65億美元的水準,近年來ADC藥物的併購規模更遠遠超前:2020年GileadSciences以210億美元收購生技公司Immunomedics、今年3月Pfizer以430億美元收購ADC領導廠商Seagen,更刷新今年以來最大醫療產業併購紀錄。
司雯表示,以醫療產業發展來說,美國S&P500自有產業分類以來33年,醫療產業年化報酬率為11.66%,於各產業中名列前茅,更優於整體S&P500指數的9.79%。總結來看,透過醫療創新帶動的如mRNA癌症疫苗、細胞治療、基因療法等,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穩定後,FDA對於新藥審核趨向彈性態度,以及購併整合有利於產業發展之態勢,種種都展現出醫療產業隨著需求擴大,從製藥龍頭到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未來各項表現與長期報酬商機可期。
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績效表現佳
資料來源: Lipper,分類標準為SITCA(股票型-跨國投資-全球-全球一般股票型) ;2023/4/30。過去之績效亦不代表未來績效之保證。
PGIMSITE202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