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觀點
投資觀點
2023/06/16
現代人的生活中已離不開3C產品,國人每天使用電視、電腦、手機的用眼時數高達10.7小時,長時間的用眼讓眼睛迎來「早衰」的危機。
除了老花眼之外,白內障、青光眼、黃斑部病變也都是年長者常見的問題,其中黃斑部病變是上述惡化最快的眼疾,一旦開始惡化,若未妥善治療,約一至兩年的時間患者視力可能降至0.1以下,達到法定失明標準,並且幾乎無法逆轉恢復,因此是老年人頭號視力殺手。
根據統計研究,老年黃斑部病變為65歲以上長者失明的第一大原因,台灣盛行率約10%,隨著人們長時間近距離接觸3C螢幕的藍光、熬夜習慣,以及紫外線強光讓原本屬於老年疾病的黃斑部病變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此外,有抽菸習慣、高度近視、糖尿病患者也是黃斑部病變的高危險群。
黃斑部是眼睛底部視網膜中心接受光、形成影像最重要的構造,是視力最靈敏的地方,也是感光細胞密度最高的區域,雖然只有0.5公分,卻負責約50%的視力功能,用來辨別東西的大小、形狀、顏色等。
黃斑部跟身體組織一樣,會因老化而逐漸受損,另一方面,當光線照射視網膜時,會加速感光細胞的氧化,而3C產品的螢幕所投射出的藍光是能量較強的可見光,能穿透角膜與水晶體直射入黃斑部,長期下來會加速黃斑部退化及罹患黃斑部病變的可能性。
因此,建議可隨時用「阿姆斯勒方格表」來自我檢查,當黃斑部出現病變時,會對視力造成嚴重的影響,例如影像扭曲、模糊或缺損。
臨床上黃斑部退化病變又分成兩個形式,「乾性」和「濕性」。9成患者屬於「乾性」,主要是黃斑部產生了退化性的隱節,造成中心視野缺損、模糊,這類病變的病程較緩慢,屬於較為單純的退化或老化,嚴重將形成視網膜地圖狀萎縮。
濕性的黃斑部病變則是網膜下長出了不該長的脈絡膜新生血管,產生黃斑部水腫、出血或滲漏等現象,造成視力嚴重減退,中央視力扭曲模糊或有黑影蓋著,就好像相機鏡頭上面沾著污漬,嚴重影響視力。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眼科協會,2023/05;Gene Oneline,2023/03,奇摩每日健康,2021/12,保德信投信整理。
目前黃斑部病變仍無法治癒,僅能適當的治療可能減緩視力的受損,而現階段治療方式大多僅針對「濕性」黃斑部病變的症狀,包括眼內藥物注射及雷射,其中眼內藥物注射是將抗新生血管因子藥物(Anti-VEGF)注射入玻璃體,直接將藥物導入病灶處,可以消除黃斑部水腫、清除出血,也可以讓脈絡膜新生血管萎縮,由於結疤較小,患者的視力進步機會較大,是目前治療黃斑部病變的首選,目前健保局已有條件給付。常見的注射液包括諾華藥廠(Novartis)的樂舒晴(Lucentis)、拜耳(Bayer)與再生元製藥(Regeneron)合作研發的采視明(Eylea),羅氏藥廠(Roche)的Avastin,此藥劑需每月一次(或不定期)施以玻璃體內注射。
過去乾性黃斑部病變治療以追蹤及觀察為主,通常會建議患者透過補充抗氧化劑,及多吃含有大量維生素的食物來延緩老化的速度。今年2月則迎來乾性黃斑部病變患者的一大福音,Apellis製藥所開發的新藥Syfovre已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上市,Syfovre可減緩乾性黃斑部病變晚期所產生的視網膜地圖狀萎縮惡化速度,也是目前唯一獲得FDA批准治療乾性黃斑部病變的藥物。
資料來源:全民健康基金會,2022/09;Gene Oneline,2023/02,保德信投信整理。
注意:本資料所示之指數或個股係為說明或舉例之目的,並非推薦投資,且未必為保德信投信所管理基金之對比指數及或持有之部位或所投資之標的。
PGIMSITE20230625